当前位置: 首页 > 成果展示 > 如何透过诗眼把握诗歌的精魂

如何透过诗眼把握诗歌的精魂

2010年03月30日 16:18:58 来源:陈洪彦 访问量:990
眼睛是最能传神的器官,被人称为心灵的窗户。因此许多画家都很讲究点睛,据说晋代大画家顾恺之画一美人像,两年后才开始点眸。他也曾于健康瓦棺寺画维摩诘像,点睛之日致万人空巷,可见点睛之重要。画龙点睛,破壁而飞,虽属夸张,实为有理。
人有眼,诗词亦有眼,把握诗眼是理解诗意的一个关键,透过诗眼,可以窥见诗人神府,可以把握诗歌的精魂。
关于诗眼,历代诗评家各执一辞,众说纷纭。而笔者认为清代刘熙载《艺概·词曲概》的论述最为精当,现以此为本来分析诗眼。刘说:“余谓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体之眼,有数句之眼,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照映。若舍章法而求字句,纵争奇竞巧,岂能开合变化,一动万随耶?”这一说法一是明确了诗眼的含义,“眼乃神光所聚”,“一动而万随”,认为眼系全篇的核心,神采之透镜。二是将诗眼分出了类型,“有通体之限,有数句之眼”。下面我们就从“句中之眼字”、“文中之眼句”、“文中之眼字”这三全方面来分析诗眼。
(一)句中之眼字。元代杨载说:“虽说句中要有字眼,或腰或膝或足无一定处。”(《诗法·家数》)这说明眼字出现的情况较为复杂。清代沈德潜曾说:“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说诗· 晬语》卷下)这说明眼字既可是新警奇巧之字,亦可以是平凡质朴之字。我们在欣赏古诗词中,也就首先找着这个眼,然后从其平常陈朴之中,味出奇险新色之意。具体说来眼字在句中出现的情况大体如下:
(1)句中之眼字通常出现在动词和充当谓语的形容词处。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这里的动词“生”、“入”即为诗眼,用“生”而不用“升”,有孕育之意,有胎动之感,有将娩之势,是势在必然,又未到时刻;用“入”不用“到”,有不知不觉之意,有无处不至之态,有不可抗拒之势。其它如张先《天仙子》中“云破月来花弄影”,诗眼即动词“弄”,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王国维《人间词话》)。元稹《行宫》中句“廖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则是用充当谓语的形容词“红”作诗眼。
(2)名词作诗眼,这种情况虽然不多,但也应引起注意,如徐忻句“著衣轻有晕,入水淡无痕”。这里名词“痕”是神光所聚之处,以一日而传精神,成了此句的诗眼。、
(3)虚词有时也可以作句中之眼字。如“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如”和副词“自”成为诗眼,“如”“自”赋江山以情,安花柳以心,曲尽其致。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载,王驾《晴景》诗中“蛱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到王安石《临川集》将“应”改为“却”用连词“却”,语意益见沉着。连词“却”成了句中之眼字。
(二)篇中之眼句。篇中之眼句就是全篇最传神之诗句。此句如心脏,溉血
于全身,又似脊骨,柱立于整体,眼句耀彩可使通篇生光,眼句振响能叫全篇铿锵。因此篇中之眼句至为重要,其存在情况如下:
(1)眼句在篇首。如唐代杜审言《和晋陵丞早春游望》,“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忽闻歌古调,
归思欲沾巾。”首联提挈全诗,孕蓄感情成为眼句,诗的中部两联具体描绘物候
新,对此大好春光,按说作者应该是喜,而诗人却“偏惊”,因为独在异乡为异
客,虽时迁岁更,而返归无日,面对此满眼“物候新”,不由想到家园古柳换新叶,故庭黄鹂调旧声,惊醒之后,才会“思归欲沾巾”,可见首联为全诗主轴,情依轴生,意随轴转。
(2)眼句在篇中。篇中之眼起枢纽作用,借此揽情融景,承上启下。如白居易《琵琶行》,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结上导下,成了谋篇的关键,传神的灵目,作者籍此将琵琶女的天涯飘零,引渡到诗人的迁谪沉沦,把艺人的潦倒和诗人的失意浑成一体。作者的种种痛苦之情,都由这句汇集且迸发了出来。
(3)眼句在篇末。这就是所谓“画龙点晴”,常为诗人所采用。姜夔说:“一篇全在尾句。”(《白石道人诗说》)“结句如撞钟,清音有余。”(《四溟诗话》卷一)“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乐府指迷》)这些都是说结句要成为传神达意的龙晴。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结尾,“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都是如此,篇中之眼句不但在诗中有不同的出现位置,而且本身也有各种类型。有的以善比妙喻见长,如“春蚕到死丝放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有的以描写如画称善,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有的以叙写深刻为好,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有的以富有哲理而得传,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总之,一篇之眼,不仅与全诗密切相关,而且本身也应意丰形适,言美神沛,这才是明眸皓目,我们欣赏时,既要透过诗眼明立意,也可从其秋水流盼的美目上,获得美好的艺术享受。
(三)篇中之眼字。篇之眼一般表现为句,有时系隐藏之眼,则不在句而在字,此眼不同于句中眼,它不是关系到一句的优劣工拙,而为全篇之丝纳于此扣。
(1)篇中眼字形诸标题。如陆游《书愤》,“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夜雪楼船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首联述青年时期抱负,反写见意,吐气愤之意;颔联写壮年经历,暗写寓意,露忧愤之意;颈联叙暮年景况,明写达意,袒悲愤之心;尾联表明意愿,总写赅意,发激愤之词。全诗字字含愤,句句联愤,因此标题上“愤”字即为诗眼。
(2)篇中眼字镶嵌诗内。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向襄阳下洛阳。”这首诗集中表现了诗人闻胜后的“喜”,“喜”字即为全诗之眼。由闻喜迅而流喜泪,由流喜泪而呈喜态,由呈喜态而唱喜歌,由唱喜歌而思喜归。喜始喜终,一喜贯通。这类诗眼或著于题,或嵌于诗,一经找着,则掣住全诗提纲,由此得以透视全篇。
        从上述可见,诗眼的情况比较复杂,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寻找诗眼,分析诗眼,欣赏诗眼,不失为阅读古典诗词的一条有效途径。诗中无眼,我们不必强为臆断。诗中有眼,也不可轻易放过,就其诗眼,视其神光,采全篇精神,深入诗人脏腑,把握诗的精魂,是阅读欣赏的一种精到的方法。
编辑:李文忠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动态语文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河南省驻马店市解放路69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