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随笔 > 家风传千古,功勋垂青史

家风传千古,功勋垂青史

2016年04月25日 20:47:56 来源:驻马店一高 郭阳 访问量:1584 作者:驻马店一高 郭阳

家风传千古,功勋垂青史

——漫谈林则徐优良家风与丰功美名

 

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驰名中外的民族英雄。他的家训感人,家风优良,名闻遐迩,为政界和民间共同称道。

西方有句谚语:“两百年才能培养一名真正的贵族。”这里的“贵族”是指能够立德、立功、立言、立行的伟人君子和聚非凡仁义、智慧、英勇等于一体的精神化身。历史巨人林则徐无论在建功立业、身份地位上,还是在道德修养、精神境界上,都可以称得上一位真正的贵族了。然而,林则徐出身于一介平民之家,且家境相当贫寒。这样一个极其平凡的百姓之家,是如何养育出如此非凡的人物的呢?这是一个值得世人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如果说因为林则徐是天才而文能治国,武能安邦,为人敬仰,流芳百世的话,那么北宋宰相蔡京、南宋宰相秦桧等都可谓“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他们位高权重,为国家和人民又做了些什么呢?祸国殃民是他们的“突出政绩”。他们或因贪污受贿,腐化堕落,或因通敌卖国,残害忠良,被牢牢的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古人云:“德行天下,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可见,林则徐的辉煌人生,与其优良家风对他的深刻影响和他个人高深的道德修养是密不可分的。

史书告诉我们,林则徐的家庭是一个非常文明和谐、颇具美德的家庭。林则徐少年时,家庭十分困苦,但林家人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全家人男学女工,勤勉朴实,齐心协力,而且善良仁义,乐观向上,奋发进取。他们个个知书达理,为人厚道,严于律己。这个看似极为平凡的家庭,祖孙几代一直认真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尊崇和秉持儒家积极文化。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是一位秀才出身,教书育人,辛勤耕耘长达五十年的私塾先生。先生不仅重视和酷爱教育,而且教书育人方法独特,见解独到,不落俗套,效果极佳。他“养其廉耻”、“ 养其天真”的教学理念和“谆谆然、循循然,不激不厉,使人自乐与向学”的教学方法极受学生喜欢。他强调身教胜于言教,加之他爱生如子,深受学生爱戴。他一生所教学生大多学有所成,考上举人和进士的多达数十人,可谓桃李满天下。同常人一样,林宾日望子成龙十分心切。他把4岁的林则徐就带到私塾,这便是传说中的“怀之入塾,抱于膝上”的故事。

林则徐有兄弟姐妹共十一人,其家庭是一个拥有十多口人的大家庭。由于家底薄弱,僧多粥少,再加之林家人乐善好施,一直坚守“不妄与一事,不妄取一文”的家训,这个家庭是极度清贫的,有时达到了上顿不接下顿的窘境。事实上,林老先生凭其良好信誉口碑,并非绝对没有生财之道。据说有个“身家不清”的人愿出重金请老先生保荐其参加乡试,他断然拒绝。有富人愿出重金聘他当家教,但他安贫乐道,不愿沾染社会的不良习气,都一概拒绝。在那一时期,林家一年四季只能吃素食,依赖唯一的一盏油灯照明。有一年除夕,邻居家的人听见林家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的在吃年夜饭,以为有了美食佳肴,便好奇的从矮墙上探望过来,看到的却是这家大小十多人正围在一起津津有味的分享着唯一的一大盘素炒豆腐,旁边亮着一盏油灯。后来林则徐显达,林家过年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但那盏油灯和一盘素炒豆腐一直被保留下来,以纪念往昔的艰辛和家人之间的和睦融洽。林宾日夫妇的高洁志尚和对物质生活的超然态度,并非只在林家困窘之时才如此,而是一以贯之,终生坚守。林则徐身居高位之后,屡次要把父母接到身边奉养尽孝,他们总以过惯了家乡平凡生活为由而不往。林父赋诗“江湖远涉烦舟楫,菽水长流胜鼎钟”以表心志。林母怕拂了儿子美意,曾短时就养,也仍是要求“珍食必却,美衣弗御”。她说:“一身之福有几,奈何遽欲尽之?但以分三党之贫者,不尤愈乎?”

林家人贫贱不移,能够甘之如饴的坚守自家的为人处世准则,与林则徐的母亲陈帙是分不开的。陈氏出身书香门第,嫁到林家时,林家“田无半亩、家无立锥”,还欠有许多债务。但陈氏从不怨天尤人,而是不厌其烦、持之以恒的勤俭持家,相夫教子。为了支持丈夫的举业,他有时暗地里饿着肚子,还做出吃饱轻松的样子。陈氏操持着一家人的吃穿,教育子女互谅互让,使得一家人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之下,过得和和气气,欢欢乐乐,绝无争执、消沉、悲戚的情况。林则徐幼年时看到母亲剪花养家十分辛苦,内心非常不安,一度想辍学以减轻父母负担。但林母却说:“男儿务为大者远者,岂以是锁锁为孝耶!读书显扬,始不负吾苦心矣。”林则徐父母极富同情心和爱心,为人厚道,十分善良,子女们大都效仿他们。据记载,他们“平生尚风气,重然诺,视人之急如己。家虽至贫,而三党疾病死葬,靡不竭力解难,忘乎其为屡空也”,甚至出门在外,“遇旅人穷困,每竭赀济之,而已转匮乏,略不介意”。有一次林则徐亲眼看见,他的父亲将家里煮熟的米送给二伯父,回来后与母亲一起饿了一顿,还不让告诉别人。林则徐在《先妣事略》中记述其母亲:“平日济困扶危,在人若己,必曲尽其心而后即安”,“亲族乡党缓急,无不周恤”。

父母的言传身教,铸就了林则徐高洁品格和伟大人格,奠定了林则徐人生观、价值观的扎实基础,处世待人、治学为政的基本风格,也为其提供了保持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精神的原始定力。林则徐自幼聪明好学,志存高远。他9岁时就在学堂写出了“海到无涯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惊人诗句。少年林则徐在与同窗共游莲花峰时,登顶俯瞰,不禁发出“祖国山川俊美,河水秀逸,江山更待人才出”的感叹。同窗问道:“何为治国之才?”林答道:“齐人利务当其实,不居其名;为国忧民应当其心,不要其语,为政之道,以不扰为安,以不取为与,以不害为利,以行所无事为兴废起敝。”他19岁中举,后经曲折,于26岁时中进士,殿试高居第二甲第四名,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从此踏上了仕途之路。无论在京城还是在地方任职,林则徐都做到了既勤政廉政,政绩突出,又勤学善思,著书立说,享有“无一事不尽心,故无一事无良法”之誉。道光三年正月(18232月),38岁的林则徐任江苏按察使,接下来历任陕西按察使,湖北和河南布政使,江苏巡抚,湖广总督、陕甘总督、云贵总督等要职,并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官至一品。林则徐每到一地做官,都心系百姓和国家。他关注民生,细问农桑,先之劳之,夙夜在公,带领百姓治山治水、修桥筑路、垦荒造田不计其数,并能果敢有效地整饬吏治,整顿治安,匡正社风,维护正义,切实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深得百姓拥戴,享有“林青天”之美誉。

18389月,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痛陈西方国家对我国大量倾销鸦片的危害:“……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193812月,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使粤查禁鸦片。林则徐给夫人写信道:“做官不易,做大官更不易。我是奉命唯谨,毕恭毕敬。夫人应嘱咐二儿千万警慎,切勿仰仗乃父势力,和官府妄相往来,更不可干预地方事务。”在广州领导禁烟运动时林则徐写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对联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殚精竭虑,满怀信心,郑重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经过艰苦的斗争,终于带领当地官兵和百姓于18396月成功取得了禁烟运动的胜利,创造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壮举,有力地抗击了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了举世闻名的民族英雄。也主要就是在这期间,颇具睿智的林则徐决心认真了解、研究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军事等,积极主张“西学东渐”,为晚清时期洋务运动的兴起发挥了基础作用。他亲自主持并组织翻译机构,主办多家翻译刊物,大量翻译、了解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历史等,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国际法,发展民族工商业等,被誉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功成名就的林则徐又是如何看待仕途和人生中的进退得失、荣辱深沉的呢?禁烟有成、抗英有功的林则徐因横遭奷臣诬陷迫害和清王朝的昏庸无能,成了鸦片战争失败的“替罪羊”,被革职查办,流放新疆四年之久。在命运遭遇空前苦厄时,他没有消沉、萎靡和绝望,而是忍辱负重,开拓进取,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和伟大的灵魂。到达伊犁后,这位原为一品高官的“无品之官”不是得过且过,忍气苟安,而是宁静致远,奋发崛起。他宿兴夜寐,从伊犁出发到新疆各地遍行三万里,实地考察九座边城,细致了解社情民意和西北边防。他结合自己翻译资料中的信息和对西北边陲的视察,切实感受到沙俄对中国的威胁,逐渐树立了“抗英防俄”的国防战略思想,成为近代“防塞论”的先躯。他向伊犁总兵布彦泰将军建言献策,“屯田耕战,有备无患”,“静以靖中原,动以御外倭”等,并得到认可。林则徐不辞劳苦,当起了“愚公”,足迹遍及在天山南北的广袤大地上。他动员和带领当地百姓和部分士兵开垦屯田近百万亩,修建水渠200多公里,引水灌溉面积约15万公顷,使新疆大漠广野变成肥沃田地,“农家炊烟相望,田野耕作皆满,合兵农为一体,每年为国家节省军费无数,回民的生计亦由此而充裕”。林则徐在吐鲁番等地发现和推广利用的坎儿井被新疆百姓称为“林公井”,他主持修建的水渠被称为“林公渠”。“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官不重要,地方全靠一官”这一为官之道在林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由于当时陕西、贵州、广西等地社会动乱,政局不稳等因素,林则徐于1845年被重新起用,历任陕甘总督、云贵总督、钦差大臣等要职,任内都不辱使命,大有作为。

18501122林则徐因病治疗无效,于钦差大臣任上与世长辞,享年66岁。林则徐逝世后,举国哀悼,咸丰帝赐祭葬,谥号“文忠”,晋赠太子太傅,福州建祠奉祀。

林则徐一生忧国忧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自然为世人万分崇敬和无限缅怀。1996年中科院北京天文台发现了一颗小行星,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这颗小行星被命名为“林则徐星”。曾任英国驻香港总督兼驻华公使包令在其《钦差大臣林则徐的生平及著述》一书中评述:林则徐是中国(晚清)政治家中最卓越的人物。在中国,林则徐是该国人民的缩影——那个庞大帝国的舆论集中表现在这个人身上。他是中国的理想爱国志士。他是圣人,而且是万圣之圣。他太伟大了,永远不会被人们遗忘。

林则徐对林家家风进行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从而使其更加弥足珍贵,更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身为封建贵族,位居高官长达40余载的林则徐既无给子孙留下万贯家产,自己也没有娶下三妻四妾。他与结发妻子郑淑卿相敬如宾,白头偕老。他曾说:“儿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儿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他的居室里一直挂着这样的对联:“粗茶淡饭好些茶,这个福老夫享了;齐家治国平天下,此等事儿曹任之。”、“芝草无根,醴泉无源,人贵自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等,这些对联后来成了林家的传家宝。清朝晚期,世风日下,林则徐总结了“十无益”作为林家家训:“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存心不善,风水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时运不济,妄求无益。妄取人才,布施无益。不惜元气,医药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十无益”不仅对林家后人,对所有世人都有极强的教育意义。林则徐名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有容乃大千秋几,无欲则刚百世师。比武守疆驱虎豹,论说文理寓诗词。为官首要身心正,盖世功勋有口碑”同样脍炙人口,感人至深。林则徐的丰功美德和优良家风、家训,对其后人影响至深。据说他的后代中违法乱纪、违反道德者几乎没有,做官、经商者不多,但大都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和科技本领,在自己的事业中颇有建树。

林则徐的英雄美名和盖世功勋固然永垂青史,同样,他的优良家风、家训是后人宝贵的精神食粮,是当代我们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部生动鲜活的教材,亦必将流传千古。

作者单位: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纪检监察室

写作日期:2015826日,林则徐诞辰230周年之际

联系方式:133****6372

编辑:薛东鸿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河南省驻马店市解放路69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