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我们的教育缺少什么

我们的教育缺少什么

2013年12月15日 22:00:12 访问量:519

基础教育为健全的社会奠基。“学生”的秘密在于自我发展。培养创造的雄心与健全的心灵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面对未来的创造者们,我们必须记住: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他们十八岁时做什么,而在于他们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一个国家的前途取决于公民的文明素养、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

这是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文科实验班高二学生翟心格的心语——

在学校,说出“我爱地理”需要勇气,因为人们总会投来诧异的目光和几声“有什么用”的感叹。为此常愤慨地理地位的不公,于是愈发感到自己的另类,因为我就是个爱地理的人。爱上地理至今已有四年光景,决心作为专业也有三年。其间,不知听过多少次“为什么”“怎么会”“值不值”,也不知被多少大人或明或暗地指出“没出路”“不现实”。这时候,常感觉人生早已成为一纸计划,一切“计划外”的都是“青春期的悸动”和“不谙世事的疯狂”,都是不现实的、都是不可能也不被允许去实现的。谁都清楚升学选专业的重要,可悲的是,这些重要关头拍板决定的并不是当事人。

常常希望,中国的基础教育能够顺应人的个性。父辈定下的计划大同小异,可每个人的天赋秉性却都有不同。常听到同学讨论以后“学外语”“学经济”“学法律”,心中常会问“是学,还是爱?”我相信,当“爱”与“学”可以被同样自然地喊出,当我们有权力根据自己的心愿决定人生的路,我们的社会或许就能更具创新精神和多样色彩。

心语即是话题,让我们的讨论就由此开始。

我们的教育缺少什么

【调 查】

张滢(北京史家胡同小学语文教师):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普及性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它的最终目的,不是看有多少人金榜题名,而是更多地应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心平气和的人,一个有责任感,有修养的人。

我们的孩子太缺少一个安静祥和的氛围,在教师的引导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们会被变成很听话的孩子,会说出、做出师长们很喜欢的话或事情。但是,心底真正的愿望,真正感兴趣的事,可能根本没有机会去实现。我们过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要为升学做准备;关注孩子的课外班课程的选择安排,因为他是孩子能否升入理想学校的砝码。孩子真正的兴趣培养,因为没有时间或者挤不出时间,就被这些关乎学习的重要大事淹没了。除了学习,根本不需要考虑其他的问题。只要学习好,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回报。因此,我们的孩子不懂得孝敬父母,不懂得帮助他人,急功近利,不愿与他人分享,难道这真的是孩子们的过错吗?

苑吉宁(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英语教师):需要增加人文素养的空间。孩子的教育围绕升学转,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不能充分照顾,不能从不同角度对学生加以肯定。尤其对于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的教育有些忽视。

王凌(北京青年湖小学德育主任):缺乏“天性”。中国的基础教育只适用于大多数女孩,因为男孩的生理特点是喜欢动,而中国的教育一味地要求安静、一致。所以,往往女生都是干部,受表扬,而男生往往被打击。也替我呼吁一下,教育需要改革啦,现在伪娘太多了。

叶箫颖(体育教师):儿童的生存生活能力教育欠缺。现在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对儿童的生存以及生活能力的培养较少或者不到位,面对生存和生活困境束手无策。(采写:霍艳平)

 

为什么懂科学,但不懂感情

不要把中国的青年捆绑在现实秩序和科学理性的柱子上,要维护人作为万物之灵长的善良和崇高。

幼儿园玫瑰花开,娇艳欲滴。早晨,六岁的小女孩摘下一朵,从容地往外走,恰好被校长看见。校长认为不该随便破坏花草,就问:“孩子,你为什么要摘花,能告诉我吗?”小女孩说:“我告诉邻居的老奶奶,学校里开了很美的玫瑰,奶奶很想看,可她病得很重,走不动,我现在摘下来给她看,看过后再把它送回来。”

我们不妨把这个没有结局的小故事看做是对中国当代基础教育的隐喻。

小女孩有天真善良的童稚之心,可她的行为违反了校规,从科学上说,摘下的玫瑰送回来也不能复活。如果你是校长,是教育孩子即使好心也不能损害公物,还是教给孩子一点植物学常识,或者再摘一朵玫瑰奖励她?请不要轻率地下结论,因为结论背后隐藏着你对教育的价值判断,这种价值判断会传递给你的学生,影响她未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在现实秩序、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之间,究竟哪一个更重要?

美国人用行动给出了属于他们的答案。前不久,为帮患白血病的5岁男孩Miles实现做蝙蝠侠拯救世界的梦想,旧金山变成了“哥谭市”。在上万名志愿者配合下,“蝙蝠侠”Miles坐着警方护送的兰博基尼穿越城市,完成英雄救美、勇抓劫匪、救吉祥物等任务,最后受到华裔市长李孟贤的表彰。他们应该清楚地知道,这样的“城市总动员”没有国家法案的支持,会影响城市生活的秩序,花费纳税人的钱;他们更应该清楚地知道,Miles当不成真正的蝙蝠侠,因为世上就没有蝙蝠侠,而梦想与心愿的实现在科学上也无助于白血病的治疗。然而,他们还是选择倾全城之力帮孩子圆梦。无需论证,没有争议。

易地而处,Miles恐怕要梦碎,因为这是一个连为老奶奶摘一朵玫瑰花都有可能受到批评教育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基于现实秩序和科学理性的价值判断与基于人文精神的价值判断时常交战,而前者往往大占上风。有多少像Miles一样大的孩子,还没来得及做蝙蝠侠的美梦就进入了奥数提高班?有多少试图为老奶奶摘一朵玫瑰的孩子,在校规校纪和生物学常识面前缩回了小手?有多少学生阅读“四大名著”只是为了积累应试写作素材?又有多少考生在选择专业时仅仅是为找到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于是我们看到,中国的青少年儿童穿着整齐划一的校服,井然有序地坐在教室里,在校长、老师(当然还有家长)齐心合力下,提前知道了这个世界的真相:老奶奶看不到玫瑰花不会死,但玫瑰花摘下来就会死;蝙蝠侠是骗人的,没人会帮你圆这种不切实际的梦;考试成绩是检验学生优劣的主要标准,因为名牌大学才是身价的象征;房价越来越贵,所以饭碗比梦想厚重;如果路上有老人跌倒,先不要急于搀扶……

这就是我们的教育逻辑:用基于现实秩序的功利主义和基于科学理性的实用主义主导教育,重视“有用之用”,轻忽“无用之用”。记得一位同仁向我讲述他的亲身经历:带高中学生到贫困山区搞社会实践,老乡们受宠若惊,满脸期待地拿出舍不得吃的年货——蛋糕来招待这些城市的孩子。由于存放时间长,蛋糕可能过了保质期,学生们毫不犹豫地对老乡说:“这些东西不能吃,应该赶紧扔掉。”看看老乡们又羞愧又不舍地扔掉蛋糕,再看着学生们理直气壮的表情,老师心里很不是滋味。家长得知此事,夸奖孩子有食品安全意识,同时责怪学校组织活动不小心。这位老师无奈地对我说:“他们懂点科学,但他们不懂感情。”

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在追赶世界的脚步,以嗷嗷待哺的姿态学习西方发达工业文明的科学、技术、制度,我们的价值判断优先了物质,滞后了精神,稀释了情感,丢失了传统——尤其是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的继承和重建。反映在学校教育中,就是人本主义的消隐和人文教育的缺失。

所以,在我们的物质文明足以让我们体面地站起来畅谈“中国梦”的时候,中国的教育者应该放眼世界,更应该回归传统,在孔夫子“伤人乎?不问马”这样的价值判断中寻找教育智慧,不要把中国的青年捆绑在现实秩序和科学理性的柱子上,而是重在塑造人的精神,维护人作为万物之灵长的善良和崇高。期待更多的校长勇敢地摘下园中的玫瑰,呵护小女孩心中的玫瑰。(李煜晖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滋养儿童的敏感精神

教育者要懂得自律和节制,避免在错误的时机进入儿童的成长世界,粗暴地改变儿童认识事实的方式。

帕斯卡尔曾对人的两种精神作了区分:几何精神和敏感精神。对于人们而言,几何学的逻辑推论原则化繁为简,但却远离日常应用。敏感精神,以心灵的直觉感知事物,其洞察原则淋漓在日常生活之中。前者指向人的理智化,后者重视人的心灵体验和洞察力。有的人只认可符合逻辑的事物,而有的人迷恋直觉,我们说只有二者统一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好的教育谋求的当是个体几何精神和敏感精神在个体身上的完整统和,但就个体心智发展而言,不同的人生阶段侧重点不同。按照怀特海的说法,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正处于人生的浪漫阶段,知识不受系统的程序支配。个体直接认识事实,只是偶尔对事实做系统的分析。从接触单纯的生活事实,到开始认识事实间未经探索的关系的重要意义,这种转变会引起某种兴奋,而浪漫的情感本质上属于这样一种生活体验所带来的兴奋。这刚好契合帕斯卡尔说的敏感精神。换言之,在基础教育阶段,儿童的心灵充满着浪漫气息,教育应契合儿童的心智特点,建基于孩子体验性的学习之上,尽可能地给儿童提供条件使其通过自己的感知来认识世界,滋养其对美善事物的敏感精神。

但现实状况却不尽如人意。我们的教育常以几何精神的培养为第一要务,过早地催压着儿童进入理智化阶段。数学锻炼计算推演能力理所当然,而语文分析段落大意抽绎主题思想的技术化学习让儿童的感知能力日益钝化。另外,我们对应试能力的过度关注,对考分和名次的重视,对孩子的“数字化”的衡量标准,把孩子日益绑缚在应试生活之中,让孩子的成长过程越来越抽象,越来越“骨感”,从而缺失了儿童世界本有的悠缓舒展、细腻敏感。

提供条件让孩子亲近大自然是滋养儿童敏感精神的基础性渠道。但在儿童亲近自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教育时机。比如,面对端详把玩叶子的孩子我们该如何反应?是看见孩子对叶子的好奇,立刻蹲下来耐心地给孩子讲解叶子的形状和触感以及作用等等,还是站在不远处,给孩子以关切的目光?是前者更科学还是后者更合理?也许,我们首先应该反思自身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位置在哪里。目前的教育所认可的是可见的偏于几何精神的教育方式,而忽视了孩子自身与世界交往时,建基于自我感知来认识世界的不可替代性。幼年时期,个体对世界的认识是浪漫的、混沌的、无目的的。教育者可以提供条件,鼓励其探索世界,但也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心智,给予其足够的自我成长空间,不能以过度教育的方式,剥夺其对世界的自我感知和认识。换言之,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教育者要懂得自律和节制,要能够充分认识和尊重儿童的心智特点,从而避免在错误的时机进入儿童的成长世界,粗暴地改变儿童认识事实的方式。因此,在儿童心智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尊重儿童成长的自然节律,允许其缓慢而自然地生长,跟随自己的节拍充分活在与世界的交往之中,经由对其敏感精神的培植和滋养,以符合自身心智阶段的方式健康成长。(刘艳侠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就要宽、柔、养、育

一块洁净的心田,一种平和的心境,一个远大的目标,这是基础教育给学生们最宝贵的礼物。

学生在学校里学什么决定着将来他们可能从事什么。学习长大的时候应该做什么,用行为和实验来教导,用榜样和工作来陶铸,使学问成为心灵的生动本质而不再是储藏在心里的惰性知识,使学以致用成为他们内在的秉性,这是整个学校教育的责任与追求。

培育健全的心灵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育人的心灵。现在学生上课越来越多,考试在学习生涯中开始得愈来愈早,结束得愈来愈迟。周而复始的教学活动束缚了教师的手脚,桎梏了学生的头脑。孤立地教授名目繁多的科目而不能建立起它们之间的联系是现代教育最大的不幸。明智的策略是:不要教太多的学科;凡是所教,必求透彻。

在教育的所有原理中最基本的是“认识你自己”。这是任何人尽快把握任何学术领域的最大动力。认识了整个世界、全部的历史,而不认识自己,终究是愚人;征服了全世界、控制了人群,而不能约束自己的喜怒爱憎,终究是弱者。无视做人的原则,教育的结果一定是一个扭曲残缺的心灵。教育是生态农业,不是现代化工业。对教育,我们要宽、柔、养、育,而不是倾力打造。

保护天赋的自由

获得智慧的唯一途径在自由,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是训练,自由和训练的结合是教育成功的根本所在。

保持知识的活力,防止头脑迟钝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浪漫时期以自由为主,为的是引起儿童的兴趣。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引起儿童兴趣为的是使儿童愉快地活动,从而保存其好奇心。精密期以纪律为主,自由退居次要地位。这是一个需要严格训练的时期,应记忆须记忆,当练习须练习,正确方法和错误方法要区分,确定的真理要知道,这一时期的任务是学习基本原理。纪律以自律为目标,让那些基本原则化入学生的血脉里。综合期是学生运用知识,实施原则的时期。此一时期,确定的事实已为学生所知,应用的技能业已养成,原理公式都已熟稔于心。此时,应把自由还于学生,使他自由运用,亲自检验。只有恢复了知识的生机与活力,才能保存我们天赋的自由。

探寻人持续发展的源泉

我们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既有文化,又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专业知识是一个人事业起步的基础,而文化则引导他走向人生的深邃和高雅。凡是想依循正路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应从幼年起,就倾心向往美的形体。再进一步,他应学会见到行为和制度的美,看到这种美也是到处贯通的,因此就把形体的美看得比较微末。再进一步,他应受向导的指引,进到各种知识中,看出它们的美。这时,他凭临美的汪洋大海,凝神观照,心中起无限欣喜。于是,孕育无数的优美崇高的道理,得到丰富的哲学收获。如此,他终于豁然贯通涵盖一切的学问,以美为对象的学问。审美的能力和敏锐的同情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定向性的指引。

让学生形成自己的风格

风格是一种美感,是一种直觉,一种感知世界的能力。从最高意义上来说,它是一个人有修养的最高表现。只有领会了语言的风格才算是真正懂得了这种语言。只有掌握了科学家的风格才算是真正懂得了科学研究。一个人有了风格才能从容地达到预定的目标,不至于枉费工夫。因此,教育只有使学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才算是真正成功的教育。(王立志北京外国语大学哲学与文化研究所)

                                                                                                     光明日报 2013-12-11

编辑:范学鑫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河南省驻马店市解放路69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